电子视频显微镜的发展史 在20世纪初的一种光学显微镜显著替代被开发,利用电子而不利用光线来产生图像。于1931年,恩斯特·鲁斯卡(Ernst Ruska)开始开发第一个电子显微镜- 透射电子视频显微镜(TEM)。透射电子视频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光学显微镜有相同的原理,但在使用光的地方用电子代替,在使用玻璃透镜的地方用电磁铁代替。使用电子而不是光线允许更高的分辨率。 电子显微镜的精准加上视频的记录功能,是现代精密仪器技术的一大体现 ![]() 紧接着透射电子视频显微镜的开发,是马克斯·诺尔在1935年开发的扫描电子视频显微镜 不使用光线而利用电子流来照射标本来观察的显微镜。由于电子用肉眼看不出,因此就使电子透过观察材料,而映在涂有萤光剂的板子上,这种方法称为穿透式电子视频显微镜。另一种方法是以电流在观察材料的表面移动,然后使观察材料所放出的二次电子流映在真空管上,以这种方式观察的称为扫描式电子视频显微镜。穿透式电子视频显微镜可放大80万倍,可以看出分子的形象;扫描式电子视频显微镜可用以观察立体的表面,放大倍率约20万倍。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视频显微镜、能量过滤透过式电子视频显微镜、扫描电子视频显微镜、场发射扫描电子视频显微镜、扫描透射电子视频显微镜等类型。某些视频显微镜甚至能看到单一原子。原理:物质波理论告诉我们,电子也具有波动性质,所以可以用类似光学显微镜的原理,做成显微镜。不一样的是,这里将凸透镜改成磁铁,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短,所以他可以比光学显微镜“看”到更小的东西,如:病毒。 (责任编辑:安尼仪器) |